各有关单位:
2024年青岛市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开始,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向
(一)科技计划惠民专项(科技协作)项目
1.陇南实施部分
方向1:陇南野生草莓人工驯化栽培及饮品研发
研究内容:以陇南野生草莓优质种源为研究对象,进行种苗繁育研究,将陇南特有的野生草莓进行驯化栽培,获得环境适应性好、质量稳定、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系,形成野生草莓人工栽培技术规程并进行示范栽培。选取陇南野生草莓为主要原料,进行饮品配方研发,并对陇南野生草莓复合饮品发酵工艺、固体泡腾饮料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研制出具有市场前景的饮品,并对所得产品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以实现野生草莓资源的加工增值,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地点须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
(1)筛选出陇南野生草莓优良品系1-2个;
(2)形成野生草莓人工栽培技术规程1套,示范栽培面积10亩以上;
(3)研制出陇南野生草莓新饮品1-2款;
(4)发表相关科技论文1-2篇,申请专利2-3项;
(5)每年选派赴陇南开展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的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不少于3人,为企业培养研发人员不少于2人,每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0人次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100万元。
方向2:天麻工厂化种植技术开发及其加工利用
研究内容:利用康县阳坝地区道地天麻生产技术和资源优势,针对目前天麻原木栽培中对栎木需求大、砍伐多、种植成本高、天麻产品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收集天麻种质资源,研究天麻工厂化立体代料栽培技术,引进天麻粉、天麻挂面、天麻饮料等产品生产线,改善当地天麻产品单一的现状,提高天麻产品附加值,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考核指标:项目实施地点须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
(1)引进天麻品种10-12个,建设种质资源圃1处,面积不少于20亩;
(2)形成天麻工厂化立体代料栽培技术规程1套;
(3)建立天麻工厂化生产大棚(或智能化温室)示范点2处,总面积不少于50亩;
(4)引进天麻粉、天麻挂面、天麻保健饮品生产线各1条,并基本形成生产能力;
(5)发表相关科技论文1-2篇,申请专利1-2项;
(6)每年选派赴陇南开展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的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不少于5人,每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人次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100万元。
2.定西实施部分
方向3:马铃薯、果蔬杂粮健康休闲食品开发与工艺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定西市马铃薯、果蔬杂粮等产业深加工滞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利用定西马铃薯、高原夏菜、小杂粮品质及资源优势,开展马铃薯休闲食品加工工艺研究,筛选还原糖、天冬酰胺含量低的马铃薯品种;探索食品添加剂、天冬酰胺酶等预处理方式对降低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开展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休闲食品工艺研究,探索油炸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脂肪和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开展果蔬杂粮代餐粉科学配方、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以保留果蔬和杂粮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并提高产品速溶性。
考核指标:
(1)筛选还原糖、天冬酰胺含量低的马铃薯休闲食品加工专用品种3-5个;
(2)开发马铃薯休闲食品加工过程中丙烯酰胺控制关键技术2-3项,开发低脂肪、低丙烯酰胺的马铃薯休闲食品2-3种,建成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休闲食品生产线1条,新增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
(3)形成果蔬杂粮代餐粉生产工艺技术1套,开发果蔬杂粮代餐粉新产品1-2个;
(4)制定相关产品生产技术规程1-2项,申请专利1-2项;
(5)每年选派赴定西开展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的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不少于5人,每年培训相关技术人员50人次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100万元。
方向4:马铃薯膜上穴播机研制及示范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定西市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条件和生产需求,开展马铃薯膜上播种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具有膜上穴播、膜孔自动覆土功能的马铃薯穴播机,通过开展机具多工况试验,完善机具性能,解决当地马铃薯膜上播种无机可用的难题,促进甘肃省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考核指标:(1)研制具有膜上穴播、膜孔自动覆土功能的马铃薯穴播机1种,形成马铃薯膜上播种关键技术1套;
(2)马铃薯穴播机性能技术指标:配套动力51.5-66.2kW,播种合格率≥90%,空穴率≤3%,地膜破损程度≤50mm/㎡,覆土深度合格率≥80%,种薯间距合格指数≥80%;
(3)依托农机应用主体,建立马铃薯穴播机应用示范点1处,推广应用面积100亩以上;
(4)每年选派赴定西开展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的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不少于5人,每年培训农机制造、马铃薯穴播机应用人员等100人次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100万元。
(二)重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转化应用项目
方向1:光伏逆变器智能工厂关键技术与管控系统
研究内容:面向光伏逆变器产品的生产加工、部件装配、质量追溯等生产过程的柔性化、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需求,研发基于边缘计算的多源异构数据感知、数据空间构建、多模态生产数据融合技术,突破多目标制造资源动态调度与协同优化、基于标识解析的制造全流程追溯等关键技术;研发面向光伏逆变器制造过程的智能工厂管控系统,在光伏逆变器智能工厂开展应用示范,助力全面提升我市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考核指标:
(1)突破光伏逆变器全流程多维度多源异构数据感知、制造资源动态调度、多目标协同优化、基于标识解析的制造全流程追溯等关键技术不少于4项;
(2)研发计划调度、质量管理、仓储管理、设备绩效管理等工具软件不少于5个;
(3)研发面向光伏逆变器制造过程的智能工厂管控系统,构建“设备-产线-车间-工厂”管控体系及追溯体系;
(4)在光伏逆变器智能工厂开展应用示范,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响应时间小于100毫秒,事务处理成功率大于98%,数据管理能力达到PB级,并发用户数不少于200个;
(5)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4件,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件;
(6)带动社会投资不少于6150万元,其中促进科技投融资金额不少于300万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1家。
拟支持项目数量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52万元。
方向2:散粮码头全流程管控系统和自动化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
(1)散粮码头全流程智能调度技术研究。针对当前散粮码头物流效率低、资源分配不均、环境约束增加等问题,开展模拟退火算法、Dijkstra算法等智慧化调度算法研究,实现智能化泊位分派、排产计划、筒仓调度、设备调度等功能,兼顾生产效率的同时,达到资源最优配置,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散粮码头自动化装卸设备设计与研发。开展大型散粮码头埋刮板卸船机自动化控制、激光点云扫描及建模、面向多任务与资源配置实时调度决策方法等技术研究;开展门机抓斗闭环姿态检测系统技术、安全防撞技术、机构定位技术等研究,实现散粮码头门机自动化作业。
(3)散粮码头作业智能安全管控技术研究。针对当前散粮码头各环节监测中,多源数据异构难以整合以及多模态数据实时综合分析等问题,对散粮码头各作业区域进行监测与数据收集,研制数据的“频域-时域-空间”信息充分融合的时序算法,链接、联动散粮码头作业-消防各环节,打造安全监控稳定、安全预警准确、安全处置迅速的智能安全管控系统。
(4)散粮码头一体化管控平台技术研发。针对码头生产智能化、管控一体化高效运作需求,研发高可用智能实时作业控制软件架构、港区设备设施一张图管控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可控、应急监管高效安全。
(5)散粮码头集成示范应用。进行散粮码头全流程智能化管控技术示范应用,打通经营管理、生产管控、流程控制和装备自动化等全流程数据链条,实现各环节数字化统筹管理。
考核指标:
(1)完成散粮码头一体化智能管控技术平台开发,实现接入作业设备与机械数量不少于500台、筒仓数量不少于30个,实现智能装卸、智能清仓、智慧调度等功能;
(2)完成散粮码头自动化装卸设备研发,实现散粮接卸全自动化作业,每小时最大散粮装卸量不少于1250吨;
(3)完成在散粮码头集成示范应用,实现码头作业效率提升不少于10%,码头通过能力增加不少于10%;
(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件,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件,发表论文数量不少于2篇;
(5)带动社会投资不少于6100万元,促进科技投融资金额不少于250万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1家,促进技术合同成交额不少于200万元。
拟支持项目数量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52万元。
(三)市级优秀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定向组织申报)
方向1:高速动车组氢-电耦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
研究内容:围绕高速动车组运行环境温度跨度大、振动冲击特性明显、瞬间供电功率高等特点,开展氢-电耦合动力系统架构匹配技术、多层级能量优化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关键部件研制,实现产业化示范。具体内容包括:
(1)针对高速动车运行特点及整车动力系统能耗分布规律,开展高可靠、高能效的多源耦合动力系统优化拓扑设计及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2)针对高速动车组行驶动力特征与运行寿命需求,开展基于多场耦合的高性能氢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开发适用高速列车应用场景的大功率高可靠性燃料电池电堆;
(3)针对燃料电池堆在轨道交通工况下耐久性低、单堆功率不足、性能发挥不佳等问题,研制适合轨道交通宽温域工作条件下200kW功率等级燃料电池模块;
(4)开展氢电耦合动力系统高冗余度协同控制技术、多场景驱动的多源耦合动力系统域间互济及自适应优化技术研究,构建氢电耦合多层级优化能量管理技术体系,解决氢能驱动高速列车复杂工况下的协调稳定和高效运行;
(5)开展覆盖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故障、动力电池S0C超限和不均衡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先进能量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开发氢-电耦合仿真测试平台和具备安全冗余的能量管理控制方案。
考核指标:
(1)研制200kW功率等级燃料电池模块,系统额定功率点效率≥47%,系统功率密度≥500W/kg;
(2)开发可用于产业化的氢-电耦合仿真测试平台1套和具备安全冗余的能量管理控制方案1套;
(3)形成示范项目不低于1项,新增产值800万元以上;
(4)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申报发明专利3件及以上;
(5)引进或培养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人及以上,形成研究方向明确、年龄结构合理的高速列车氢能源技术研究创新团队。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万元,项目执行期2年。
方向2:中式特色功能米面制品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国内谷物制品主食精细化程度过高、营养不全面、品质形成与调控机制不明、生产链条衔接不足且自动化智能化加工程度低,严重制约健康主食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展中式特色功能性主食、智能化装备研究及其产业化示范应用等技术难题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1)研究小麦、藜麦等关键组分、核心工艺及参数与适度加工面条、馒头、米线等中式米面主食品质变化对应关系,探明主食质构、口感、风味、色泽等形成与变化的内在规律与关键影响因素,开展传统加工技术升级、品质提升、高效节能及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智能化装备研究;
(2)研究加工过程中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含量及结构变化规律,明确关键工艺及参数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规律;
(3)系统研究不同技术制备的抗性淀粉在面条、馒头等米面制品加工中的适用性,研发小麦、藜麦等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具有调节肠道菌群、营养价值高的低升糖指数(低GI)谷物主食,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4)研究加工过程中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含量及结构变化规律,明确关键加工工艺及参数的变化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规律,研制能自动供粉系统、智能购料系统、复合压延机等智能化、数字化工序,实现功能性卷制面卷、定量、定时自动化连续生产的全自动加工装备;
(5)完成中式特色功能性主食关键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
(1)研制中式特色功能性主食智能化精准加工装备1-2台,建成或改造示范生产线1条,其中片絮复合压延机等关键技术指标达到领先水平;
(2)研发小麦、藜麦等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具有调节肠道菌群、营养价值高的低升糖指数(低GI)等功能性主食新产品3种及以上,功能性主食关键技术达到领先水平;
(3)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及以上,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培养研究生5人及以上;
(4)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50人次及以上;
(5)实施期内新增产值500万元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万元,项目执行期2年。
方向3:适用于船载舱养模式的大黄鱼功能性饲料开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本项目针对深远海养殖中大黄鱼功能性饲料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展研究,解决匹配船载舱养模式饲料的配方开发、加工工艺优化及投喂等相关问题,构建适合船载舱养模式功能性饲料配方与应用体系。具体内容包括:
(1)对大黄鱼营养需求、饲料原料营养组成和各饲料原料添加范围等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大黄鱼配方设计参考方案;
(2)基于构建的数据库,建立船载舱养大黄鱼功能性饲料配方体系,开发防治营养性疾病和增强鱼类免疫力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组方;
(3)根据配方体系,协同优化特定配方及其加工工艺,形成饲料标准生产流程;
(4)通过开展大黄鱼养殖实验对研制的成品饲料进行养殖生产条件下的中试效果验证;
(5)优化船载舱养大黄鱼投喂方式、投喂数量和时间,达到投喂量和食用量的平衡。
考核指标:
(1)开发1种适合船载舱养大黄鱼促进生长的饲料配方,应用后实现:饲料系数不高于1.5、平均月增重率大于15%;
(2)开发1种功能性饲料配方和2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使用策略,实现大黄鱼腹部黄蓝值(色差仪扫描法)不低于40;
(3)形成大黄鱼饲料加工标准流程1套;应用后实现:膨胀系数高于1.5,饲料容重低于500g/L,透芯时间小于40min;
(4)在生产条件下进行中试验证,饲料效果负偏差不超过10%;
(5)确定船载舱养大黄鱼最佳投喂方式、投喂量和时间。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万元,项目执行期2年。
方向4:猪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HHS01株)研究
研究内容:本项目围绕猪水疱病综合征病原之一的塞内卡病毒开展猪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HHS01株)的研究,控制由塞内卡病毒感染引起的猪水疱病疫情,从而减少养猪场的经济损失。具体内容包括:
(1)从多个发病猪场采集病料,经分离、鉴定和纯化,筛选增殖快、滴度高、免疫原性强的优势毒株;
(2)研究BHK-21/S细胞从摇瓶培养至生物反应器培养的最佳工艺参数,确保细胞批次稳定;
(3)研究塞内卡病毒悬浮培养工艺参数,确保每批病毒滴度均不低于109.0TCID50/ml;
(4)研究猪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可控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为临床试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
(1)分离获得2株及以上免疫原性强的猪塞内卡病毒;
(2)研制猪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HHS01株),减少猪塞内卡病毒病发病率20%以上,两年之内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3)申请专利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
(4)培养2名及以上硕士研究生;
(5)实现产值500万元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万元,项目执行期2年。
方向5:应对钉道感染的特种敷料关键技术研发和评价
研究内容:针对钉道感染防治的全球性难题,通过材料、工程、生物、医学等多学科融合创新,研发新型钉道感染与并发症防治的关键技术并开展评价。具体内容包括:
(1)将力学密闭原理与敷料技术结合,研发降低钉道细菌侵入、方便钉道损伤处置的新技术;
(2)针对钉道损伤创面持续开放、渗出物持续及深部乏氧等问题,研发具有保护创面、高效吸收渗液、抗炎促愈的新型多功能医用材料技术;
(3)建立符合钉道损伤特征的关键技术评价方案,包括医用材料表征评价、生物学评价、动物试验评价等;
(4)探索预防骨髓炎并发症的创面处置条件与机制,为钉道深部感染干预的特种敷料技术研发与评价奠定基础;
(5)按照国家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要求,完成钉道感染特种敷料的生产工艺及企业标准研究。
考核指标:
(1)研制钉道感染力学密闭特种敷料不少于10套;
(2)完成制备工艺研究,建立企业生产标准;
(3)与传统方法比较,减少细菌侵入钉道70%以上,减少钉道感染30%以上,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
(4)与国内外现有敷料的更换时间1-2分钟比较,更换时间省时80%以上,提供第三方数据验证;
(5)创面敷料层水蒸气透过率应不小于800g/(m·d),提供第三方数据验证;
(6)完成原创性医疗器械产品生物学评价、动物试验评价,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
(7)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及以上,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国际专利5项及以上,联合培养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人及以上,柔性引进市级及以上医工专家2名及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万元,项目执行期2年。
方向6:新型高效绿色除草剂创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小麦等主粮作物田恶性杂草抗药性发展严重、缺乏有效防治药剂等重大问题,开展新型高效绿色除草剂创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草剂创制技术体系。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农田杂草抗药性检测,重点研究小麦田重要恶性杂草的类型、分布范围和危害现状,解析杂草抗药性发展趋势,为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杂草防治药剂及技术开发提供基础;
(2)基于除草剂的分子靶标组构建和靶标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应用结构生物学、基因编辑、生物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等前沿技术,打通上游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下游农药先导化合物发现之间的壁垒,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结构新颖、选择性高、低抗性风险的除草剂新化合物;
(3)以自主创制的专利除草剂新化合物为主要成分,优选出最佳剂型、增效剂和药剂组合,开发防效高、安全性好、生态环保的除草剂新产品,并开发配套推广应用技术,实现草害绿色精准防控。
考核指标:
(1)设计合成具有除草活性的新化合物5个,筛选得到高活性化合物1个及以上;
(2)以自主创制的专利除草剂新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开发高效、绿色新制剂产品2个及以上;
(3)取得企业标准备案2个,农药登记证1个;
(4)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项;
(5)培养引进农药创制及植物保护相关领域市级及以上研发人才2人及以上;
(6)完成相关成果转化,累计在全国推广5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500万元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万元,项目执行期2年。
二、申报条件
申报项目和单位须符合上述申报领域方向和《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青科规〔2021〕16号)、《青岛市科学技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青财科教〔2021〕21号)、《青岛市科技惠民示范专项管理暂行办法》(青科规〔2021〕6号)的有关要求,同时还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须为在青岛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型企业。
(二)申报单位应经营状况良好,有较强的研发实力、规范的运营管理、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社会信用。同时,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和实施条件,知识产权明晰,具备核心技术和配套资金保障,科研经费设专账管理、专款专用。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协作项目申报单位须与实施地高校院所或企业合作组织实施。
(三)申报单位要对申报材料的科学性、有效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经审核发现申报材料有不实情况的,取消申报单位项目评审和承担资格,并记入科研诚信档案。
(四)申报项目须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科研信用记录良好。有超过1项(不含1项)在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正常参加2023年验收的项目除外)。近3年内有验收不通过的市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或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参加过相关指南咨询论证的专家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团队成员申报。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和女性科技人才积极参与项目申报。
(五)科技协作项目申报须由青岛市企业与项目实施地至少各一家法人单位联合承担,且其中至少包含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申报须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知识产权和利益归属、合作经费(包括自筹经费)的额度和来源等。
(六)申报单位为科技统计调查纳统单位的,应提供上年度研发统计填报材料。规上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企业为2023年度《企业研发项目情况表》(107-1表)和《企业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107-2表)。
(七)申报单位应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强化项目、人才一体化推进,积极引进、培养人才,并在项目申报材料中明确人才引进培养目标。同时,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在项目申报材料中明确科研助理信息。
(八)若申报项目涉及科技伦理、科技安全、保密等相关问题,申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伦理准则和保密要求。
(九)落实“绿色门槛”制度。按照《关于深入推进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的实施意见》(鲁财资环〔2022〕29号)要求,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在申报项目时,须对照“绿色门槛”制度进行自查,就是否符合制度要求做出书面承诺,填写《“绿色门槛”制度落实企业自查表》,并上传经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盖章版《“绿色门槛”制度审查意见表》;区(市)科技主管部门需会商有关部门,对申报项目企业进行“绿色门槛”审查,通过后予以推荐上报。
三、资金支持方式
(一)科技协作项目。每个方向拟支持项目1项,每项支持资金不超过100万元,项目立项后拨付支持资金的50%,项目验收通过后或综合绩效评价通过后,拨付剩余资金。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
(二)重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转化应用项目。每个方向支持项目1项,每项支持资金不超过352万元,项目立项后一次性拨付。
(三)市级优秀新型研发机构项目。每个方向拟支持项目1项,每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万元,项目立项后一次性拨付。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
四、申报流程
(一)网上填报
1.申请人在“青岛市科学技术局门户网站”http://qdstc.qingdao.gov.cn(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360 浏览器)首页右上角,点击“登录”,进入系统申报。没有账号的,按个人注册流程进行注册,并及时联系我校科技处进行账号绑定审核。注册成功后,进入系统申报(推荐使用火狐、360、谷歌浏览器登录,请勿使用IE浏览器)。请妥善保存登录名和密码,以便随时进入系统查看项目申报及任务书签订、项目管理等情况。
2.登录后,通过“申报指南”—选择相应的申报通知,点击“申报”,选择相应方向(例如,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专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某类项目—申报项目具体名称),网上填报,并提交上传《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申报书》、项目依托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项目绩效目标表和有关附件材料等。企业申报,需按照“绿色门槛”制度落实企业自查表,并提请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出具审查意见。网上提交的项目申报材料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
(二)申报材料
在线填写相关表单及附件材料(附件仅用于证明申报书中陈述内容真实性的证明材料,供项目评审专家参考)。相关附件包括:
1.申报诚信承诺书(申请人部分,提前通过我校科研系统发起用章申请);
2.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诚信承诺书;
3.提供该单位供近2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事业单位提供档期经费收支表;
4.上年度研发统计(“规上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企业为2022年度《企业研发项目情况表》(107-1表)和《企业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107-2表)。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为零或规模以上企业未按规定在相关统计系统填报的不得申报。”)
5.项目预算说明书
6.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申报表
7.联合申报协议(科技协作项目);
8.“绿色门槛”制度落实企业自查表
9.其他证明材料(研发平台、知识产权、审批文件、奖励证书等证明研发基础或生产状况的材料)
上述材料为电子版,涉及各类证照及证明材料请扫描或拍照原件上传系统。需要签字、盖章的文件,均以PDF 格式上传,同一用途的多页文件须制成一个PDF文件上传。
(三)项目受理时间
项目申请人在线提交材料截止时间为2024年7月24日17时,完成材料提交后,请电话联系科技处进行审核。联系电话:0532-86057903,或值班老师联系电话。
(四)业务咨询及监督
1.业务咨询
市科技局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 联系电话:85911341
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与重大专项处 联系电话:85911346
市科技局海洋科技处 联系电话:85911386
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 联系电话:85911336
青岛市科技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88728768
2.监督电话
市科技局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 联系电话:85911316
3.技术咨询
联系电话:0532-85912992
科技处
2024年7月19日